城市套路深,我要回農(nóng)村,卻不知農(nóng)村路更滑
今天分享的是路遙的作品《平凡的世界》,一起來體會那個年代的辛酸與不易。
煎餅攤大媽說:“我月入3萬,怎么會少你一個雞蛋?”火了之后,很多人抱怨,上了985、211大學(xué),留在了大城市,卻還不如街邊攤煎餅的大媽。
我們只注意到她們的收入,卻很少有人看到,生活在那個年代的她們,也曾想過念書,較后為了家庭妥協(xié)。
讀書,任何時候都是較值得投資的事情
孫少平每天竭盡全力,首先是為了賺回那兩塊五毛錢。他要用這錢來維持一個漂泊者的起碼生活。更重要的是,他要用這錢幫助年邁的老人和供養(yǎng)妹妹上學(xué)。
他在工地上拼命干活,以此證明他是個好小工。他做到了這一點——現(xiàn)在拿的是小工行里的較高工錢。
去年和“蘿卜花”一塊上那個工地時,他曾裝得一個字也不識?,F(xiàn)在他又裝成了個文盲。一般說來,包工頭不喜歡上過學(xué)的農(nóng)村青年。念書人的吃苦精神總是令人懷疑的。
鎮(zhèn)江泰牌輸送裝備有限公司專業(yè)生產(chǎn)提升機,輸送機上面的配件。主營畚斗,提升帶,橡膠球,傳送帶,刮板,鏈條,是這個行業(yè)的龍頭企業(yè)!
孫少平已經(jīng)適應(yīng)了這個底層社會的生活。盡管他有香皂和牙具,也不往出拿;不洗臉,不洗腳,更不要說刷牙了,吃飯和別人一樣,端著老碗往地上一蹲,有聲有響地往嘴里扒拉。
說話是粗魯?shù)?。走路拱著腰,手背抄起或筒在袖口里;兩條腿故意弄成羅圈形。吐痰像子彈出膛一般;大便完和其他工匠一樣拿土坷垃當(dāng)手紙。沒有人看出他是個識字人,并且還當(dāng)過“先生”呢。
雖然少平看起來成了一個地道的、外出謀生的莊稼人,但有一點他卻沒能做到,就是在晚上睡覺時常常失眠——這是文化人典型的毛病。好在別人一躺下就拉起了呼嚕,誰知道他在黑暗中大睜著眼睛呢?如果大伙知道有一個人晚上睡不著覺,就像對一個不吃肥肉的人一樣會感到不可思議。
當(dāng)然,不踏實的睡眠并不影響他第二天的勞動,他終究年輕,體力象拉圓的弓弦那般飽滿……轉(zhuǎn)眼間,一個月過去了。
現(xiàn)在,宿舍樓起了第一層;樓板安好后,開始砌第二層的屋墻。少平的工作是把澆過水的濕磚用手一塊塊往二層上扔——這需要多么大的臂力和耐力??!這無疑是小工行里較苦的活;可是他應(yīng)該干這活,因為他拿的是這一行的“高工資”。
這工地站場監(jiān)工的是包工頭胡永州的一個侄子,他年齡不大,倒跟上他叔叔學(xué)得有模有樣,嘴里叼根黑棒卷煙,四處轉(zhuǎn)悠著,從早到晚不離工地,指手劃腳,吆吆喝喝。
胡永州本人一般每天只來轉(zhuǎn)一轉(zhuǎn),就不見了蹤影——他同時包好幾個工程,要四下里跑著指揮。晚上他是回這里來住的。胡永州和他侄子分別住在工地旁廠方騰出來的閑窯里。 工程大忙以后,需要的人也多了。胡永州陸續(xù)從東關(guān)大橋頭又招回一些工匠;同時也打發(fā)走了幾個干活不行的人。
人手一多,一老一小兩個做飯的就應(yīng)付不過來。他們光做飯還可以,但那個老漢還兼管采買,大筐的土豆和白菜,五十斤一袋的面粉,老漢一個人拿不動。
胡永州突然決定由少平幫助老漢出去采買東西。對于工匠們來說,這是個輕松活,人人巴不得去干。但胡永州念少平是一個縣的老鄉(xiāng),把這好差事交給了他。
少平就像被“提拔”了一樣高興。他現(xiàn)在每天只在工地上干半天活,另外半天就和做飯的老漢一塊到街上去采買東西;一天下來,感覺當(dāng)然比過去輕松多了。
活路稍微一輕松,他突然渴望能看點什么書——算一算,他又很長時間沒見書的面了。
很多人不適應(yīng)大城市的快節(jié)奏生活,常常自嘲、抱怨說,“城市套路深,我要回農(nóng)村。”卻不知“農(nóng)村路更滑。”
讀書到底有沒有用,我想我們每個人心里都很清楚。